祝允明的《云江记》是一幅草书作品,书法类型:草书。材质:纸本。尺寸:纵26.6厘米,横265.5厘米。创作时间:祝允明35岁时,即弘治八年(1495年)秋日。落款与印章:末署“弘治八年秋日,长洲枝山祝允明书”,并钤有“允明之印”和“希哲”二印。
祝允明(1461年-1527年),字希哲,因右手有枝生手指,故自号枝山,世称“祝京兆”,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。他自幼聪慧过人,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,九岁会作诗。祝允明的书法造诣深厚,尤其在楷书和狂草上成就卓越。他与唐寅、文徵明、徐祯卿并称为“吴中四才子”。
《云江记》的内容主要描述了一处风景秀丽的江水之地,以及费子因居住于此而自号“问云江竹林”的故事。作品中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费子的劝诫。整篇文字流畅优美,情感真挚动人。
《云江记》属于巅逸狂放的大草一路,以硬毫小笔书就。起首标题字字连属,三字仅两笔即告完成,接着便洋洋洒洒,一泻而下。其用笔多出于米芾,极富变化,纵横挥洒之间意到笔随、刚柔相济、提按自如。
在结体方面,修短相参、大小错落有致、倾侧跌宕,全然顺应自然之态。例如“天”“之”等字,长横、长竖的运用使得字体形态开阔大气;而像“口”“日”等字,则以短笔画紧凑组合,令字的结构小巧精致。
整幅作品气韵生动、流畅自然,展现了祝允明在书法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和独特风格。他这种不计工拙、不事雕琢、毫无拘谨之态的书写方式,或许源于怀素、张旭和黄庭坚的影响,同时也是其落拓不羁性格在书写过程中的自然流露。
《云江记》不仅展现了祝允明在书法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和独特风格,也为我们了解明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。同时,该作品对后世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作用。
总的来说,《云江记》是祝允明草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。